孙悟空 + 红楼梦 - 西游记 = ?向量嵌入之稠密向量
一起来开个脑洞,如果孙悟空穿越到红楼梦的世界,他会成为谁?贾宝玉,林黛玉,还是薛宝钗?这看似一道文学题,但是我们不妨用数学方法来求解:孙悟空 + 红楼梦 - 西游记 = ?
文字也能做运算?当然不行,但是把文字转换成数字之后,就可以用来计算了。而这个过程,叫做 “向量嵌入”。为什么要做向量嵌入?因为具有语义意义的数据,比如文本或者图像,人可以分辨相关程度,但是无法量化,更不能计算。比如,对于一组词“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、西瓜、苹果、香蕉“,我会把“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”分成一组,“西瓜、苹果、香蕉”分成另一组。但是,如果进一步提问,“孙悟空”是和“猪八戒”更相关,还是和“沙僧”更相关呢?这很难回答。
而把这些信息转换成向量后,相关程度就可以通过它们在向量空间中的距离量化。甚至于,我们可以做 孙悟空 + 红楼梦 - 西游记 = ?
这样的脑洞数学题。
本文首发于 Zilliz 公众号。文中代码的 Notebook 在这里下载。
文字是怎么变成向量的
怎么把文字变成向量呢?首先出现的是词向量,其中的代表是 word2vec 模型。它先准备一张词汇表,给每个词随机赋予一个向量,然后利用大量语料,通过 CBOW(Continuous Bag-of-Words)和 Skip-Gram 两种方法训练模型,不断优化字词的向量。
CBOW 使用上下文(周围的词)预测目标词[1],而 Skip-Gram 则相反,通过目标词预测它的上下文。举个例子,对于“我爱吃冰淇淋”这个句子,CBOW方法已知上下文“我爱“和”冰淇淋”,计算出中间词的概率,比如,“吃”的概率是90%,“喝”的概率是7%,“玩”的概率是3%。然后再使用损失函数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差异,最后通过反向传播算法,调整词向量模型的参数,使得损失函数最小化。训练词向量模型的最终目的,是捕捉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,使得相关的词在向量空间中距离更近。
打个比方,最初的词向量模型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,对字词的理解是模糊的。父母在各种场景下和孩子说话,时不时考一考孩子,相当于用语料库训练模型。只不过训练模型的过程是不断迭代神经网络的参数,而教孩子说话,则是改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突触的连接。
比如,父母会在吃饭前跟孩子说:
“肚子饿了就要…”
“要吃饭。”
如果答错了,父母会纠正孩子:
“吃饭之前要…”
“要喝汤。”
“不对,吃饭之前要洗手。”
这就是在调整模型的参数。
好了,纸上谈兵结束,咱们用代码实际操练一番吧。
版本说明:
Milvus 版本:>=2.5.0
pymilvus 版本:>=2.5.0
安装依赖:
1 |
|
从 gensim.models 模块中导入 KeyedVectors 类,它用于存储和操作词向量。
1 |
|
在这里下载中文词向量模型 Literature 文学作品
,并且加载该模型。
1 |
|
词向量模型其实就像一本字典。在字典里,每个字对应的是一条解释,在词向量模型中,每个词对应的是一个向量。
我们使用的词向量模型是300维的,数量太多,可以只显示前4个维度的数值:
1 |
|
输出结果为:
1 |
|
语义更近,距离更近
前面我们提出了疑问,“孙悟空”是和“猪八戒”更相关,还是和“沙僧”更相关呢?在 如何假装文艺青年,怎么把大白话“变成”古诗词? 这篇文章中,我们使用内积 IP
计算两个向量的距离,这里我们使用余弦相似度来计算。
1 |
|
返回:
1 |
|
看来,孙悟空还是和猪八戒更相关。但是我们还不满足,我们还想知道,和孙悟空最相关的是谁。
1 |
|
返回:
1 |
|
“孙悟空”和“悟空”、“美猴王”相关,这容易理解。为什么它还和“唐僧”、“猪八戒”相关呢?前面提到的词向量模型的训练原理解释,就是因为在训练文本中,“唐僧”、“猪八戒”经常出现在“孙悟空”这个词的上下文中。这不难理解——在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经常救唐僧,还喜欢戏耍八戒。
前面提到,训练词向量模型是为了让语义相关的词,在向量空间中距离更近。那么,我们可以测试一下,给出四组语义相近的词,考一考词向量模型,看它能否识别出来。
第一组:西游记,三国演义,水浒传,红楼梦
第二组:西瓜,苹果,香蕉,梨
第三组:长江,黄河
首先,获取这四组词的词向量:
1 |
|
然后,使用 PCA (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,组成分分析)把200维的向量降到2维,一个维度作为 x 坐标,另一个维度作为 y 坐标,这样就把高维向量投影到平面了,方便我们在二维图形上显示它们。换句话说,PCA 相当于《三体》中的二向箔,对高维向量实施了降维打击。
1 |
|
最后,在二维图形上显示降维后的向量。
1 |
|
从图中可以看出,同一组词的确在图中的距离更近。
既然可以把高维向量投影到二维,那么是不是也能投影到三维呢?当然可以,那样更酷。你可以在 TensorFlow Embedding Projector 上尝试下,输入单词,搜索与它最近的几个词,看看它们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关系。
比如,输入 apple
,最接近的5个词分别是 OS
、macintosh
、amiga
、ibm
和 microsoft
。
如果孙悟空穿越到红楼梦
回到我们开篇的问题,把文本向量化后,就可以做运算了。如果孙悟空穿越到红楼梦,我们用下面的数学公式表示:孙悟空 + 红楼梦 - 西游记
1 |
|
答案为:
1 |
|
你是不是有点惊讶,因为答案中的“唐僧”和“沙和尚”根本就不是《红楼梦》中的人物。这是因为虽然词向量可以反映字词之间的语义相关性,但是它终究是在做数学题,不能像人类一样理解“孙悟空 + 红楼梦 - 西游记”背后的含义。答案中出现“唐僧”和“沙和尚”是因为它们和“孙悟空”更相关,而出现“贾宝玉”和“妙玉”则是因为它们和“红楼梦”更相关。
不过,这样的测试还蛮有趣的,你也可以多尝试一下,有的结果还蛮符合直觉的。
1 |
|
计算的结果如下:
1 |
|
待优化!
尝试把上面的计算题降维,显示在图像上,看看是否满足两个向量相加,等于第三个向量
一词多义怎么办
前面说过,词向量模型就像一本字典,每个词对应一个向量,而且是唯一一个向量。但是,在语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,比如对于 “苹果” 这个词,既可以指一种水果,也可以指一家电子产品公司。词向量模型在训练 “苹果”这个词的向量时,这两种语义都会考虑到,所以它在向量空间中将位于“水果”和 “电子产品公司”之间。这就好像你3月20号过生日,你同事3月30号过生日,你的领导为了给你们两个人一起过庆祝生日,选择了3月25号——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生日。
为了解决一词多义的问题,BERT(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)模型诞生了。它是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预训练语言模型,使用 Transformer 架构,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同时考虑一个 token 的前后上下文,并且根据上下文环境更新该 token 的向量。
比如,“苹果”这个目标词的初始向量是从词库中获取的,向量的值是固定的。当注意力模型处理“苹果“这个词时,如果发现上下文中有“手机”一词,会给它分配更多权重,“苹果”的向量会更新,靠近“手机”的方向。如果上下文中有“水果”一词,则会靠近“水果”的方向。
注意力模型分配权重是有策略的。它只会给上下文中与目标词关系紧密的词分配更多权重。所以,BERT 能够理解目标词与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系,根据上下文调整目标词的向量。
BERT 的预训练分成两种训练方式。第一种训练方式叫做“掩码语言模型(Masked Language Model,MLM)”,和 word2vec 相似,它会随机选择句子中的一些词遮住,根据上下文信息预测这个词,再根据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异调整参数。第二种训练方式叫做“下一句预测(Next Sentence Prediction,NSP)”,每次输入两个句子,判断第二个句子是否是第一个句子的下一句,然后同样根据结果差异调整参数。
说了这么多,BERT 模型的效果究竟怎么样?让我们动手试试吧。首先导入 BERT 模型,定义一个获取句子中指定单词的向量的函数。
1 |
|
然后通过 BERT 和词向量模型分别获取两个句子中指定单词的向量。
1 |
|
最后,查看这三个向量的区别。
1 |
|
结果为:
1 |
|
BERT 模型果然能够根据上下文调整单词的向量。不妨再比较下余弦相似度:
1 |
|
观察结果发现,不同句子中的“开”语义果然不同:
1 |
|
怎么获得句子的向量
我们虽然可以通过 BERT 模型获取单词的向量,但是怎么获得句子的向量呢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 BERT 输出句子中每个单词的向量,然后计算向量的平均值。但是,这种不分重点一刀切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,就好像我和千万富豪站在一起,计算我们的平均资产,然后得出结论,这两个人都是千万富翁,这显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。更关键的是,使用这种方法,并不能反映句子中词的顺序,而词序对句子语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
``
所以,想要反映句子的语义,必须使用专门的句子嵌入模型。它能够直接生成句子级别的嵌入表示,更好地捕捉句子中的上下文信息,从而生成更准确的句子向量。
句子嵌入模型是怎么训练的?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句子对。每次输入两个句子,分别生成它们的嵌入向量,计算相似度,然后与句子对自带的相似度做比较,通过差异调整嵌入模型的参数。
BGE_M3 模型就是这样一个嵌入模型,而且支持中文。
真的这么好用?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,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生成句子嵌入的方法。
首先,定义一个使用 BERT 模型获取句子向量的函数。
1 |
|
然后,定义一个用 bge_m3模型获取句子向量的函数。
1 |
|
接下来,先计算下 BERT 模型生成的句子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。
1 |
|
结果是:
1 |
|
很明显,前两个句子语义相近,并且与第三个句子语义相反。但是使用 BERT 模型的结果却是三个句子语义相近。
最后看看 bge_m3模型的效果如何:
1 |
|
结果是:
1 |
|
从余弦相似度可以看出,前两个句子语义相近,和第三个句子语义较远。看来 bge_m3 模型确实可以捕捉句子中的上下文信息。
藏宝图
本文主要通过执行代码直观展示向量嵌入的原理和模型,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,这里有一些资料供你参考。
词向量模型
word2vect 模型论文:
-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Word Representations in Vector Space
-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s of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ir Compositionality
中文词向量模型
- Chinese-Word-Vectors 项目提供了上百种预训练的中文词向量,这些词向量是基于不同的表征、上下文特征和语料库训练的,可以用于各种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任务。
- 腾讯 AI Lab 中英文词和短语的嵌入语料库
- word2vec-Chinese 介绍了如何训练中文 Word2Vec 词向量模型。
BERT 模型
BERT 模型论文:
- BERT: Pre-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
- ColBERT: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Passage Search via Contextualized Late Interaction over BERT
BERT 模型的 GitHub:bert
介绍 ColBERT 模型的博客:Exploring ColBERT: A Token-Level Embedding and Ranking Model for Efficient Similarity Search
bge_m3 模型
介绍 bge_m3模型的博客:Exploring BGE-M3 and Splade: Two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for Generating Sparse Embeddings
注意力模型
注意力模型论文: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
模型库
- gensim 包含了 word2vec 模型和 GloVe(Global Vectors for Word Representation)模型。
- Transformers 是 Hugging Face 开发的一个开源库,专门用于自然语言处理(NLP)任务,它提供了大量预训练的 Transformer 模型,如 BERT、GPT、T5 等,并且支持多种语言和任务。
- Chinese-BERT-wwm 是哈工大讯飞联合实验室(HFL)发布的中文 BERT 模型。
- pymilvus.model 是 PyMilvus 客户端库的一个子包,提供多种嵌入模型的封装,用于生成向量嵌入,简化了文本转换过程。
注释
- 严格来说,“目标词”不是单词而是“token”。token 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元。对于英文来说,token可以简单理解为单词,还可能是子词(subword)或者标点符号,比如“unhappiness” 可能会被分割成“un”和“happiness“。对于汉字来说,则是字、词或者短语,汉字不会像英文单词那样被分割。 ↩